Talks 學術講座


學術講座(二) 規劃我城——新舊共融 理想家園 圓滿結束

posted Dec 12, 2016, 8:22 PM by wst Teacher Wong Shun Tak   [ updated Jan 5, 2017, 5:12 PM ]


  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本校「35周年校慶學術講座」第二講已於二○一六年十二月九日(星期五)下午二時三十分至四時三十分,在該本校禮堂舉行。由城市研究課程主任、未來城市研究所及香港亞太研究所副所長,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副主任伍美琴教授主講,講題為「規劃我城——新舊共融 理想家園」。講座吸引友校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保良局馬錦明中學、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校長師生等蒞臨,與該本校師生齊參與盛會,近千人聚首,場面熱鬧。
整個講座大致分為兩個部分——「什麽才是理想家園?」與「新界北整體規劃方向分析」。伍教授首先與同學分享求學問的六個階段,從基本死記、明白開始,至應用、分析,到最後的評價、創造,而是次講座正好引領大家明白理想家園的應有條件,接著與大家分析現時社會非常關注,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新界北發展問題。
伍教授從大家耳熟能詳的《桃花源記》和《清明上河圖》為例,說明古代的土地發展重視「城鄉共融」--城市為農村服務,宋朝重農田水利、經濟作物、手工業等,而城市是國内和國外貿易的地方。土地利用是爲了滿足大衆的需求,理想家園除了講求家庭安全舒適,社區設施齊備,四通(通行、通透、通氣、通水)八達(可達性、生物多樣化、本土經濟、地區特色、舒適空間、節約能源、大小同樂、社區歸屬感)外,最重要是與大自然和諧共處,因為大自然為我們提供食物、調節天氣,讓我們進行休閑活動,減壓後重新得力,保持清醒頭腦,人的身心才能健康成長。伍教授深入淺出,圖文並茂,使同學們初步認識理想家園的應有的條件,繼而進入講座的下半部分。
伍教授於2015年憑其論文《從香港到台北,探究知識分子在空間使用及市區重建的角色》,榮獲歐洲規劃院校聯合會頒發「最佳論文獎」,是首位亞洲人獲得歐洲規劃界此殊榮的人。伍教授一向致力於研究城市規劃、可持續發展、社會和空間正義等議題,她完成的研究共二十多項,著作繁多,曾六度獲得香港規劃師學會的年獎。是次由她帶領同學認識新界北的發展問題,實在不勝榮幸,令同學獲益良多。新界北的發展是現今社會一個重要民生問題,因為這地區是要應付香港2030年以後的長遠社會和經濟需要,這項發展計劃將成為重要的土地供應來源。
伍教授引述政府諮詢檔《香港2030+》中現時新界北的發展規劃方向,主要有以下四項:一、促進城市和鄉郊的自然共融,藉綠色走廊及藍色走廊的設立,融合新舊社區,鼓勵社會融合,在提供新的綜合公共及社區設施的同時,保留農業發展。二、為市民和企業創造機會,發展新產業,提供新職位,如興建高增值物流中心,發展創新與科技產業,提供專業服務等。三、加強可達性及連接性,以鐵路為骨幹,提供公共運輸工具。四、建設智慧、環保及具抗禦力城市,期望科技的協助下善用各種地區資源;而環保方面,建設城市基礎設施時,以降能減排為原則;抗禦力是指加強各個互相連繫的系統。原則上這可與上述「理想家園」的要求呼應。伍教授繼續就《香港2030+》策略性規劃大綱及具發展潛力地區中兩個情景與同學分析其優劣所在,並就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文錦渡物流走廊、新界北新市鎮三地的發展提出問題。最後,伍教授還就改建高爾夫球場、深水埗發展桂林夜市、棕地問題等城市熱話略抒己見。
在末段的問答環節中,同學們反應熱烈,提問不斷,伍教授認真解答,並讚賞同學問題有深度。最後,伍教授與各校長、師生拍下大合照留念後,同學們以如雷的掌聲歡送各嘉賓離開,講座圓滿結束。

學術講座(二) 規劃我城——新舊共融 理想家園-9Dec2016


學術講座(二) 規劃我城——新舊共融 理想家園

posted Oct 26, 2016, 3:18 AM by wst Teacher Wong Shun Tak   [ updated Dec 23, 2016, 1:43 AM ]

「校慶學術講座」第二講將於二○一六年十二月九日(星期五)下午二時三十分至四時三十分,在本校禮堂舉行。講座由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副主任伍美琴教授主講,講題為「規劃我城——新舊共融 理想家園」。歡迎公眾蒞臨參聽。

如有興趣,可於辦公時內致電 26726820 或電郵至 35@tanghin.edu.hk 查詢。

學術講座(一) 由觀星開始—— 一位物理學家的成才之路 圓滿結束

posted Oct 11, 2016, 3:07 AM by wst Teacher Wong Shun Tak   [ updated Dec 23, 2016, 1:42 AM ]

  本校於二零一六年十月七日(星期五)舉行了首場三十五週年校慶學術講座,講題為「由觀星開始——一位物理學家的成才之路」,特邀著名物理學家、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朱明中教授撥冗蒞臨主講,分享如何結合事業發展與興趣這一主題。同時,亦邀請了友校的嘉賓和師生聽講。
  當天同學們聚精會神地聆聽講座,並且反應熱烈,時有掌聲。朱教授精彩有趣的講座,也令同學們再次深思興趣和事業、理想和現實的問題,獲益良多。
  整個講座大致分為兩個部分——「探討宇宙的初始」與「求學之路」。朱教授先以幽默風趣、由淺入深的講解,使同學們初步認識各種有趣的天文知識,包括宇宙的誕生、演化、以及在宇宙中各種不可思議的事情,最後引入自己的專業——粒子撞擊。當中,朱教授不僅用各種生動的比喻和動畫幫助說明,更加入了自己在歐洲研究和進行實驗的個人經歷,讓同學們都了解到天文學的有趣,明白朱教授熱衷於此的原因,由此引入下一部分的內容——「求學之路」。
  在這一部分的內容中,朱教授主要是分享了自己將興趣演化成理想,再到自己的事業的過程。教授講述了在伊利沙伯中學組織天文學會到在加州理工學院研究,直到現在成名的經歷,指出學生要走自己的路,堅持實現自己的夢想,在過程中雖然可能遇上挫折乃至落空,但仍要努力。朱教授更提出「歷史上值得紀念的功績都是由這樣的人創造的」,告訴同學們堅持才有收穫。但朱教授否定為「空泛的理想不顧一切」的說法,強調同學應該在理想和現實壓力中保持平衡,這樣堅持理想才會有得着,令同學們開始反思自己是否太容易屈服在現實的壓力下。
  在講座末段的問答環節中,同學們反應熱烈,而朱教授無論同學們有任何疑問都認真解答。朱教授在這個環節中介紹了培訓年輕科學家的青苗活動,展示了自己對科學的看法和淵博的知識,也講述了自己的過去經歷,提到自己是如何解決在追尋理想的道路上遇到的壓力,強調這種壓力通常都是因為太過著重比較,是自己給予自己的,指出了心態的重要。
  最後,朱教授勉勵各位同學,要努力將自己的理想變為事業,並與現實的壓力保持平衡。講座在同學們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35週年演講朱明中教授4Oct2016



學術講座(一) 由觀星開始—— 一位物理學家的成才之路

posted Sep 8, 2016, 4:49 AM by wst Teacher Wong Shun Tak   [ updated Dec 23, 2016, 1:41 AM ]

Professor CHU Ming Chung, Department of Physics, CUHK
為慶祝三十五周年校慶,將舉辦多個「校慶學術講座」,第一講將於二○一六年十月七日(星期五)下午二時三十分至四時三十分,在本校禮堂舉行。講座由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朱明中教授主講,講題為「由觀星開始—— 一位物理學家的成才之路」。歡迎公眾蒞臨參聽。

如有興趣,可於辦公時內致電 26726820 或電郵至 35@tanghin.edu.hk 查詢。

1-4 of 4